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正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10-09 [来源]:

一、招生单位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是教育部直属、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距今已有84年办学历史,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开设语种最多的外国语大学。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北外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形成了“外、特、精、通”的办学理念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成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前,北外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传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致力于培养国家亟需,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语型、复合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二、招生类别

2026年我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形式均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报考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须在复试时提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脱产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函。

三、招生专业及计划

(一)招生专业目录、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等详见《202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考生可登录北外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bfsu.edu.cn)查询。

(二)本年度招生计划以上级部门正式下达的计划为准。各专业招收统考考生人数将根据考生报考情况及实际录取推免生人数适当调整。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后续另有规定的除外: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招生单位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并须满足以下要求:在CSSCI来源期刊或北大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过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2025年网上确认最后日期之前出具已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原件或编辑部的“论文录用/发表通知”原件。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凭本科学历学位和现所在高校研究生院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报考,否则不予准考。

(二)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的,报名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三)报考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的,须符合下列条件: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或本科结业后,符合我校报考学业要求,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四)我校以下学院、专业对考生本科专业有限制:

1.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波兰语语言文学、罗马尼亚语语言文学、阿尔巴尼亚语语言文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拉丁语语言文学、保加利亚语语言文学、意大利语口译专业仅限本科相应语种专业的考生报考;巴尔干研究方向、北欧研究方向不设专业限制。

2.亚洲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印地语语言文学、波斯语语言文学、阿塞拜疆语语言文学、朝鲜语语言文学、马来语语言文学、巴基斯坦社会文化、孟加拉社会文化、斯里兰卡社会文化、柬埔寨社会文化、老挝社会文化、土耳其社会文化、马来西亚社会文化)、朝鲜语口译专业仅限本科是相应小语种专业考生报考;梵语巴利语语言文学方向允许跨专业报考;越南社会文化方向允许跨专业报考,但应具备一定的越南语基础,达到越南语专业本科二年级水平;韩国社会文化方向允许跨专业报考,但应具备一定的朝鲜语基础,达到TOPIK6级以上水平;亚非地区研究专业允许跨专业报考。

3.非洲学院:非洲语言文学方向要求本科专业为非洲本土语言(包括斯瓦希里语、祖鲁语、豪萨语、阿姆哈拉语)。

五、报考程序

(一)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

1.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2025年10月16日至27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日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按要求如实填写并提供真实材料。

(2)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未通过校验的考生应在报名截止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4)考生网上报名时,须按照网上报名公告的要求正确选择报考点(重要提示:“报考单位”指考研志愿学校,“报考点”指2025年12月参加全国统考的考试地点。考生在提交信息和支付报名费前,务必认真核准所选择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信息;误报信息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10月27日前,及时修正或重新注册、报名、缴费,逾期不再补报。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骨干计划资格申请平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首页—“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资格申请平台”,网址:https://mz.chsi.com.cn/mzjh/stu/)提交申请信息,经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线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资格审核平台在2025年10月9日9时至10月24日22时开放,考生须于截止时间前提交申请信息,并及时查看审核结果。

(6)报考有关专项计划的考生,须符合相应报考条件并在网上报名时填报。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应满足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可以申请报考。其余专项计划,按相应文件规定执行。

2.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确定并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公告。

(2)考生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按要求核对并确认网上报名信息,提交相关材料。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并积极配合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打印准考证。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上报名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六、初试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其中,12月20日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或管理类综合能力;12月20日下午14:00—17:00,外国语;12月21日上午8:30—11:30,业务课(一)或专业基础综合;12月21日14:00开始,业务课(二)。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考试科目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初试成绩将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通过研招网公布。

七、复试录取

(一)复试时间预计在2026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复试方案将在教育部分数线公布后另行通知。复试时将进行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复试、录取资格。

(二)我校对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并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对报考工商管理、会计2个专业学位的考生,在复试中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后3年内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含单独考试)的考生,可申请享受初试总成绩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符合多项加分项目的考生,分值不得累加。

1.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之一,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

2.退役大学生士兵〔即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者,其中,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

3.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报名时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不再享受初试加分政策。

4.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不再享受初试加分、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四)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录取工作根据考生总成绩(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择优录取。拟录取考生须按要求办理档案调转、签订定向就业合同等手续。考生因报考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不能复试或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八、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包括翻译硕士(含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朝鲜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九个语种的口、笔译专业)、国际中文教育硕士、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国际事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的新闻与传播方向、国际出版方向、国际艺术传播方向〕学制均为2年。英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政治文献翻译方向、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专业翻译与国际传播方向及各复语口译方向、国际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翻译与国际传播方向、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学制为3年。

九、学费及奖助政策

(一)学费标准:

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

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翻译硕士(包括英语笔译、俄语、法语、德语、日语、朝鲜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的口译及笔译专业)为20000元/年,翻译硕士(英语口译专业)为30000元/年;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为18000元/年;金融硕士50000元/年;国际商务硕士30000元/年;会计硕士为35000元/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为30000元/年;法律硕士为35000元/年;工商管理硕士为64000元/年;国际事务专业硕士学费待定。

(二)奖助政策按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十、培养地点及住宿情况

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学校为全日制学生安排住宿,住宿费根据宿舍不同为750—1200元/年不等,由宿舍管理中心统一安排。北外宿舍管理中心咨询电话:010-88816465。

十一、毕业就业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内容,符合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毕业生按国家有关政策就业。

十二、违规处理

考生如有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的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十三、其他事宜

(一)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二)我校2026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含“克拉玛依专项”,该专项招生简章详见https://www.cupk.edu.cn/yjsb/c/2025-09-26/530240.shtml,具体招生信息可咨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李老师,联系电话:0990-6633038。

(三)本章程未尽事宜,以教育部《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相关政策为准。

(四)本章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十四、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100089

电话:010-88816246

传真:010-88816244

研究生院网站:http://graduate.bf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