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2015年秋季学期人文社科类研究生二外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班培养方案、授课安排及报名方式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5-10-12 [来源]:

一、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试点阶段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二外英语免修免考者选修课程,试点结束将转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程)。

二、          试点周期: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春季学期。

三、          教学时数:周学时:4;总学时/学期:72。

四、          学分:2/学期。

五、          教学对象:获得二外英语免修免考资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可自愿报名,经考核遴选,总人数不超过32人。

六、          上课时间及地点:10月20日起,每

周二5、6节(13:00—14:50),西院综合楼514;

周四5、6节(13:00—14:50),西院综合楼514。

七、          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专家顾问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副主任陈国华教授;

专用英语学院院长李莉文教授、副院长于德社教授。

主要任务:提供教学改革设计思路、把握教学内容及方向、监督检查教学质量。

(二)课题组教学研究人员:

陆幼麟: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师从钱青、周珏良等我校著名教授,教学、科研成果颇丰,尤其擅长英文写作,并多次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讲学、科研,为改革开放后较早接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人员;

蒋岳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应用语言学博士,主攻二语习得;

蔡鸿:美国堪萨斯大学美国学博士,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西方文明》课程授课教师,主攻种族/族裔、移民研究。

主要任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助教的选拔及培训、教学成果的分析总结。

(三)课题组助教:

由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担任,由课题组专家顾问团及任课教师负责遴选、培养及考核。参与助教工作,学期末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助教1学分,记入学生成绩单。

主要任务:配合任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四)项目管理、教务管理: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陶家俊教授、培养办主任田静。

主要任务:课程改革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服务等。

八、          教学目标

本课程打破传统以输入为主的被动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模式,以“输出驱动理论”为依据,注重提升学生对英文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思辨能力,注重培养输出技能(写说),以写带读,以读促写,以说带听,以听促说,最终实现高质量英文文本和口语输出。本课程旨在探索非英语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以英文为载体参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模式,提高我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建设富有北外特色的高质量二外英语课程。

九、          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美国原版教材“Quest 3, by Hartman, Pamela and Laurie Blass (McGraw-Hill)”和”The Elements of Style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配以语言地道、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经典篇章进行研读。每个单元关注一个学科主题 (经济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使语言技能训练与学科知识塑造有机融合,达到“Learn English”和“Learn Through English”的双重目的,并通过大量课内外练习把读写技能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十、          授课方式

本课程英文授课,教学注重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师授课,小组圆桌讨论,主旨发言,微型论文写作与讲解等。

十一、   考核方式

考勤10﹪,课堂论文20%(2篇),课堂汇报20﹪,期末论文40﹪,总分为100分。

十二、   报名方式

已获得二外英语免修免考资格并有意进一步提高英语输出水平者,请于10月13日之前至本单位研究生教务秘书处报名登记(各单位教务秘书请于10月13日之前将报名汇总表报研究生院培养办)。研究生院将于10月14日19:30至21:30在逸夫楼三阶组织选拔考试,于10月19日公布录取名单(请及时关注数字北外通知),获得录取的学生可于10月20日起参加实验班课程学习。

附件:北京外国语大学《人文社科类研究生二外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班》报名汇总表

序号

培养单位

姓名

学号

学生类别

专业(方向)

硕士/博士

研究生院

2015年10月12日